首 页  宗萨快讯  历史传承  利美教言  五明文化  修行圣地  麦宿生活
   
  首页>利美教言
金刚乘的外相与内在意义
作者:宗萨钦哲仁波切      发布时间:2016-09-03 21:15:45

宗萨钦哲仁波切

金刚乘(密宗)一个极具争议牲的传统

我们今天晚上来简短的讨论一下,「金刚乘」的各种附属物,或属於「金刚乘」的一些东西。在我们讨论这些附属物之前;如果能了解一下「金刚乘」的基本理论,那对於我们以下的讨论,将会非常有益。

「金刚乘」在许多世纪以来,都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传统。「金刚乘」之所以这麽具有争议性,是因为要了解「金刚乘」的理论非常非常困难。困难之处并非在於「金刚乘」的理论广博深奥,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太简单了。反而使得别人难於置信和了解。

因此,「金刚乘」的许多方便法门,对许多不同的社会而言,难於接受,尤其接近或趋近佛法。

举例来说:印度的社会,受到古老「吠陀经」非常深的影响。「吠陀经」相信种姓制度。因此相信种姓制度的人,自然相信所谓的清净或污秽。在印度的社会里,当然有很多他们的道德律是受到印度教或佛教的影响。所以有很多事是不能公开讨论或公开给别人看的。因此,在这样的社会里,如果你公然展示了一座佛父拥抱著佛母的雕像,那麽对别人的确是会有一些震撼。

当然,我不敢说对中国的社会了解多少。但是从我这很有限的观察里面,看到中国的社会仍然有里许多非常保守的一面。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面,通常我们说比较神圣的行为,一定不能扯上比较粗暴的那一面。对於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或社会,佛陀当然也给了一些能满足他们这种「心理状态需要」的教授。

譬如说佛也讲了「小乘」的法,或「大乘」的法,像刚才所说的所谓「神圣的」这种法。同时这「神圣的」概念,也是我们这个世界一般人所具有的概念。这也就是化身佛(即释迦牟尼佛)为甚麽要显现一个出家众的样子。剃了头,赤着脚,拿着一个行乞用的钵。

也许大家都能够了解,如果化身佛带着佛母,露出獠牙,赤身裸体,有着一万六仟支手。这样的「佛」对多半的众生来说,可能不太合适,同时这种事情,你也可以从佛的十二种事业里了解到它。

佛一生中十二种事业的故事,也是我们实际上需要了解的。但身为一个佛教徒,通常我们都忽视了佛一生的故事。或许我们觉得这很简单,也并不太重要。如果你喜欢读这一类的书,那麽有一本由梵文翻译成英文的书。书名叫作「布达·恰哩塔」(佛所行赞)。作者名叫「阿虚哇·钩夏」(马鸣菩萨),是印度古代一个最伟大的诗人。他原本是一个印度教徒,曾经和那烂陀寺的许多佛教学者辩论,这些佛教的学者们都输了。後来有一位名为法称的佛教大师跟他辩论。当时约定,辩输的人要拜对方为师。结果这个印度教的大师输了。但是由於他的慢心,他拒绝成为法称大师的弟子。心里想;不如跳到恒河里淹死算了。

但,不幸的是,事情并未如这位印度教大师「阿虚哇」的愿。法称大师命令众弟子们把他逮住,关在那烂陀寺的图书馆里。把门关上、镇住、钉牢、整整关了七天。(历史上是这样的)七天之後,他垂头丧气的出来,作了法称大师弟子。实际上这位「阿虚哇」,是佛曾预言的少数几位佛教学者之一。很多人说,他可能是第一个写下佛本生故事的人。

佛故事的真正意义--出离

在佛的故事里,你一定也看到。当佛在「叨利天」的时候,他观察这个世界上,他所要选择投生的家族。在众多的选择中选了第二个种姓,那就是武士。佛选择武士作为自己出生时的种姓。就好像未来的弥勒佛,选择婆罗门,作为出生时的种姓是一样的。

这个故事并不是说,佛选择投生的家族或种姓,是一件多麽大的事情。所以说释迦牟尼佛选择作净饭王的儿子,并不是那麽重要的事情。不管怎样,他最後还是从王宫里离开了。把他所有的六千或六万个妃嫔,都留在王宫里。这个故事祗是要告诉我们,佛所示现的这一切,不管是剃了他的头,或从王宫里出离,主要的目的,都是在於教化众生。

你可以说;当时王子悉达多,他主要显示的是「出离心是多麽重要」。因为;当时若佛陀投生在一个乞丐的家里,那麽:一个乞丐丢掉他的破草席走到深山里,也不会有甚麽人去恳求他回来。

王子悉达多,他当时住的是三个季节里的三个不同宫殿。然後有五头大象作为随时的坐骑。而又有五百头大象准备随时替换这五头象。马、皇后、将军、大臣,所有无数的珍宝与荣耀。这一类的全部东西。

就是说,虽然在这种状况下,王子悉达多仍然是从王宫里出来。我所要表示或强调的是这一点。所以我们要了解,从王宫里逃出来,或六年的苦行,或者在菩提树下得到最究竟的觉悟,都是有它所象徵的意义。佛陀之所以要这样的示现 「出离心」。是因为「出离心」对一般人是非常重要的。以一般人而言;要舍弃六千个妃嫔或六万个妃嫔是非常困难的。有的人会说,我就一个老婆也丢不掉。

但是佛有一些弟子,非常非常聪明,心智极为锐利。他们了解,离开一个老婆和离开六千个老婆;并无不同。对於这一类的弟子,佛就教导他们,「从出离中出离」。因为所谓的「出离心」本身,也会变成另外一种执著。所以;你可以说,为了要表示或培养这种「从出离中出离」的心。为了要表示这个,所以「密宗」有许多非常复杂的坛城中的宫城、佛母、供养天女、各种空行勇父。它的理由是这样。

我们要了解,「金刚乘」的教授是「果乘」的教授;「结果」的教授,这是 很重要的一件事。

举例来说,你有一个非常顽固的朋友,你想让他看你家里一个非常贵重的东西。这东西你没办法拿到外面去。如果你跟他讲,嘿!我家里藏了十六公斤钻石!请你来看看。他可能根本不相信这个,连到你家去都懒得去。不管你怎麽讲都没有用。

也许对这麽一个人来说,你告诉他,我家放了十六公斤钻石,请你来看。倒不如跟他说,我烧了顿好菜,晚上请你来喝两杯。於是当你那顽固朋友来了之後,你就可以安排他看一看你那十六公斤的钻石。这个比喻,可以说是一般「大乘」或「小乘」教授的方法。而「金刚乘」则是直接的把这十六公斤的钻石,展示给你。

何谓真正的「金刚乘」(密宗)

也许你会认为我在这里赞美「金刚乘」或有意看低「大乘」或「小乘」。但完全不是这样,我们所谈的是那个很顽固的人。因为如果你碰到一个心灵很开放的朋友,你会很轻易的把他请到家里来。如果他是一个很顽固的人,你就要准备给他烧上一顿好饭了。

我所要讲的「金刚乘」的弟子是需要最上根器的。这并不表示「金刚乘」的教授比一般的教授更好,更高。祗不过是「金刚乘」的弟子,应该具有更开放的心灵。说实在的,如果有人问我个人的意见,我倒觉得「小乘」是最好的,然後是「大乘」,然後是「金刚乘」。理由是;例如你有一个学校,里面有三个老师,三个学生。有一个学生非常难教,然後第二个稍好,第三个是特别的聪明。在这三个学生里面,若其中一个老师能带好这第一个学生,那他比其他两个老师可能要好得多。因为这老师面对的是更多的挑战,我的意思是在这边。

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里,大家也都认为:要和顽固的人打交道,是需要更好的涵养和沟通能力。

因为「金刚乘」很直接和结果来打交道,所以「金刚乘」可以使用任何东西作为教材。但对於一个「小乘」的老师而言,很多东西他都不能够用。因为对这老师而言,他知道,这学生最大的障碍,就是各种各样的象徵。所以这个老师,他会避免用各种各样象徵性的东西作为教材。因此在「小乘」,譬如说上座部的出家人,他们的生活都是非常的简单。

「金刚乘」假定前来的学生都是「能了解」,并且「能欣赏」这些象徵物意义的学生。所以就使用了许多这种象徵物作为教材。在「小乘」里,你很少看到他们的老师会把一些泡了西藏红花的黄色的水倒在徒弟的手里,让他喝下去。然後告诉他,「你这样的喝下去,就可以成佛」。「小乘」的老师这种方法;可能会发笑。

在「金刚乘」的传统里,用水作灌顶所依物。我相信在座各位一定已经喝下非常多的这种水了。「金刚乘」相信水可以作为灌顶所依物,也相信有一种很好的逻辑在里面。就像前面所讲的,「金刚乘」是「果乘」的教授,是一个「结果的教授」。他所要告诉你的是;你所认为的水,祗不过是你一个念。水祗不过是一个概念的这点,可以用逻辑来证明。就是说并没有一个独立於你之外的水是存在的。

「金刚乘」是可以说,把一个东西赤裸裸的显示在你面前。你几乎可以这样讲:当「小乘」或「大乘」讲到「空性」的时候,他们是把「空性」煮熟了给你吃。而「金刚乘」就好像给你吃生菜沙拉一样,不煮的,直接的就给你端了上来。

在我们相对的,一般的世界里,会认为这个是水,而水可以喝,可以沐浴,可以洗涤。我们有这样的概念。所以在「密乘」的逻辑里,它就会说,这水也可以代表「本尊」,也可以代表「坛城」。实际上,他们经常说:一滴水里面有三百二十亿个「空行母」在其中。同样的,这样讲也是一个概念。

我们把面前这个杯子里的,当作是水。和把它当作是本尊的坛城。站在我们的观点,或概念的立场上来说,这两者完全相同。

但这两个不同的观点,对我们却有着不同的影响。就算这同样的水,你也一定会注意到,如果它出现在杯子里,你会认为它可以喝。如果它出现在水桶里,你会认为它可以用来洗东西。如果同样的它出现在马桶里,你就会觉得,它万万碰不得。

所以我们同样对於水的概念,也是这样子在改变。所以如果你能把认为「它」是水的概念,转化成「它」就是本尊,「它」就是坛城。如果你真的有这种概念,而且很牢固的话,当你喝了它,它就真的能够帮助你。

非常抱歉我要这样说,它实际上是一个能够操纵你的办法。如果我现在一遍又一遍的跟你说,「这个翻译是个坏蛋」。由於在座各位都非常相信「仁波切讲的话」,而我又一遍一遍的讲。到最後你就真正的相信,这个翻译的确是一个坏蛋。而且怎麽看他,也看不出一丁点的好样来。

同样的这种情形也发生在你修「仪轨」的时候。你希望看到的一切外相都是本尊,一切的声音都是本尊的咒音。那个时候,你实际上是依照这个方法为你自己洗脑。

也许你会问,我们这样作,要作到甚麽时候呢?我们到底为甚麽要从一个概念跳到另一个概念呢?到底用意在那里?如果你观想这个水就是一个黑色空行母,然後你有很多很多的执着,然後又造了许许多多和这个空行母的绮思幻想。在这种情形下,倒不如你单纯的认为这是一杯水比较好。因为至少你对一杯水不会有甚麽绮思幻想。

我发现有很多「金刚乘」的学生,真的是把这个观想出来的本尊,当作是他们一种「性」的对象。这样子听到总是令人有些挫折感。是吧!这样子的作法, 是件非常明显令人失望的事。在现在这个时代,就算你有一个活生生的对象在那 里,通常我们所谓的这种恋爱关系,都弄得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你怎麽会相信 一个你想出来,你观想出来的一个关系会弄得很好?这怎麽可能呢?

如果你能了解,你所观想出来的空行母,他是你自己心情中那个「空」的特 质的话。那你的这种了解,势必可使你趋近成佛。即使不能使你因此而成佛,但 至少可以让你比较接近成佛。

密乘的独特修持方法:净观

上面我们简短的稍微谈了一下「密宗」的哲理。现在要开始讲一些比较契入 题的东西。对於比较不熟悉这些「密宗」术语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比较无聊。 可是我见到现场许多老面孔。所谓老面孔是一些「密宗」场合的狂热份子,经常 出现的;或者我们可以说是每逢灌顶必到的这一种。

这个实际上和现在许多场合一样,你第一次去,他给你一张卡片。以後每次 去,给你的卡片记上几个点。然後累积若干点数之後,他免费给一些甚麽东西一 样。

「小乘」当然是接受「空性」的见地。然後他要放弃伤害一切众生的行为。 「大乘」;当然是在「小乘」既有的基础上建立。「大乘」所谈到的「空」,不 仅包括了小乘的「人无我」,也包括了「法无我」。也就是现象的无我。在修行 的过程来说,除了前面说的不伤害一切众生之外,还要加上「必须去帮助一切众 生」。

我再次强调,「金刚乘」和一般的大乘,并无不同。所以「金刚乘」解释「 空性」的方法,和「大乘」可说是完全一样。在修行上来说,除了「小乘」的「 不伤害一切众生」和「大乘」的「要帮助一切众生」之外,密乘更加上一个「净 观」的修行。对所有修习「密乘」的学生而言,「净观」这两个字,是你最应该 知道,也最应该了解的,也最关键的两个字。所谓「净观」是表示说,你并不是 毫无一点「觉知」,毫无一点「觉性」的来接受任何事情。

因此许多「金刚乘」的老师,包括我在内,都要占学生的便宜。怎样占学生 的便宜呢?首先,对学生大谈「净观」。然後当学生把这些话听进去之後,老师 就可以为所欲为,要求学生把他所作的一切事情,都看成是清净的。这个并不是 「净观」。因为在这过程中,有一个人,他在否定一些甚麽东西。同时这里面也 有一些基本上是自我欺骗的心态。然後在相对的层次上而言,这种作法也和我们 所处的相对层次产生矛盾与冲突。

所以!我再重复一次,所谓「净观」也就是说:不以这种不加「觉知」的方 式来观察一切的事物。

当我们谈到「净观」的时候,我们所讲的是「没有分别,没有特殊的喜好」。 学生的修行是「经由修行而减少你的各种各样的喜好,或选择上的喜好」。

当然如果我们指的是「特别喜好甚麽或特别选择甚麽,或是,不喜好甚麽, 特别不喜好甚麽。」这就简单了。但在「金刚乘」里,它有着很特别的意义。这 种所谓「没有特别的喜好」,并不是表示别人问你「要茶或咖啡」,你说「没有 关系,我并无特别喜好」。并不是这样的,在这边,我们的意思是「以修空性为 道」。当你以「空性」为基础,观察一切事情的时候,你会看到,没有甚麽是叫 你「比较好」的。「金刚乘」接受这样的观点。

像上面讲的一样,「金刚乘」是「果乘」,是以「果地」的修行为「道」。 所以我们对於「空性」,是以这种没有喜好,或「没有偏颇的心」来修行。譬如 说「金刚乘」里所使用酒或肉,就是这个样子。

谈起这件事很令人伤心,这个伤心有一部份是来自「大乘」的人。因为他们 对「金刚乘」缺乏了解。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现代某些「金刚乘」师徒之间的 表现,或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让人觉得,或他们自己觉得,「金刚乘」允许你饮 酒,吃肉,或者允许你纵情於异性之间。他们认为「金刚乘」是一条允许你干这 些事的道。

但是我可以向各位保证,在所有的「密续」中,找不到任何一句话,是允许 你作以上这些事的。

在「小乘」的传统里,非常卑视或渺视「欲望」。在这情况下,这个欲望的 对象,举例来说,对一个修「小乘」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美女。但他们用修行 的方法来对治。例如说「不净观」。

在「大乘」里来说,以相对的层次而言,还是很轻视欲望。但在究竟的这个 层次,你会认为欲望实际上就是「空性」。所以对於一个「大乘」行者,一个修 习比较广大的道的修行人来说,他们会认为:假如你认为某人很丑,而你又执着 在「他很丑」的概念上时,仅仅这个概念,就足以将你系缚在轮回之中。

对「金刚乘」而言,我刚才已经讲过很多次了。「金刚乘」是没有特别的喜 好或特别的偏颇。换句话说,就是直接的去修「空性」。然而在没有偏颇或没有 分别的这种状况之下,而你说「我一定要吃甚麽,或我一定不能吃甚麽」,这个 当然也是一种偏颇。

像我,或者别人称我为一个「金刚乘」的修行人,对於「空性」,我并没有 完全的了解。这表示我有特别的喜好,如果我吃肉,那完全出於我的欲望和以前 这些不好的习惯。所以身为一个「金刚乘」的修行人,若他不能了解「空性」而 去吃肉,同样也破了「密乘」的戒律。

在「金刚乘」的戒律中,第二个最重要戒律就是要遵守一切佛说的话,不管 佛说甚麽。佛在「大乘」的经典里,重复的讲「不要吃肉」。所以对我们这样子, 在「空性」上祗有一点点学理的了解,而实际上对「空性」完全没有「证悟」的 人来说,吃肉,不仅破了「大乘」的戒律,也破了「密乘」的戒律。

这也是为甚麽,在前面我说对於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可能最好的道是「小乘」。 看起来有非常严格规律的「小乘」,实际上远比看起来非常开放、你可以为所欲 为的「密乘」要更容易修行的多。我们也比较容易说「我是一个大乘行者,从今 天起,我不吃众生的肉」。也许断除肉食的那几天,你会对肉味念念不忘,但慢 慢的,你就习惯素食了。而且素食有益健康,这类的修行也很简单。

如果你是一个「金刚乘」的修行人,别人拿了两盘东西给你。一盘是麦当劳 汉堡包,一盘是很精美的食物。比这个更极端的是:若有人端了一盘食物和一盘 粪便给你。而你对那粪便有丝毫的不悦,或对那盘食物有丝毫偏私的心,那都是 破了「金刚乘」的「事业戒」。所以比较起来,「大乘」的素食,是要容易得多。

同时对於「修双身」,也是同样的这种情形。我知道很多东方或西方的学生, 甚至老师,因为首先他们不了解「金刚乘」的真正意义,其次把「金刚乘」的这 些东西,当成满足自己私欲的许可证。许多人听到「密宗」有所谓的「双身法」, 都觉得对自己的情绪或欲望是一个很好的消息。这些人是完全不了解「金刚乘」。

我这样说是有一个绝对的理由。因为祗要一有人提到空行母,所有学「金刚 乘」的人,包括我们这屋子里的每一个人,立刻会联想到一个非常美的女性。这 个概念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如果看到一个漂亮的女性,我们会说「哎唷!一个 空行母呀」,这表现出你对於所谓「空行母」这个字,是一点都不懂。

如果我们看那诺巴金刚瑜伽女的教授。依照这个教授,如果我了解得没错的 话,那些漂亮得会让你产生欲望的女人,她完全不是空行母。若你修这个教授, 然後你向某一个方向走去,你所碰到的第一个异性,不管是甚麽样子,你都要有 勇气去拥抱她。也许你会碰到只患有极严重皮肤病的母狗,是的!在那个情况下, 她就是空行母。你若有勇气真诚的去亲吻,去拥抱这只母狗的话,那你对空行母, 可以说是稍微有一点了解。

何谓真正的金刚乘「上师」

所以,从这边你可以看得出来。我们对於空行母的概念,是完完全全不同的 另外一套东西。对不对?

以上讲的,祗是给你一个简短的背景,可以让你了解甚麽叫「金刚乘」的「 净观」。以这个为基础,我们来谈「上师」是修行上很重要的关键。首先,请你 要忘掉刚才所说的,没有偏颇,没有好恶的这种状况。然後把你熟知的那些所谓 上帝,仪轨,你的灌顶,你的修行,套进去。这样才比较接近「密乘」真正的意 思。

举例来说,一开始,要你对每一个众生都有「净观」,会比较困难。因为至 少你自己就没有这种净观。为了要发展出你自己的净观,所以我们需要有一面镜 子。因为有镜子,你就可以为自己涂些口红,擦点粉。这样一来,你就会觉得对 自己有信心。「上师」就是这个目的,就是那个镜子。就是你一直放在手提包里 的那个镜子。你永远不应该跟他分开。

例如,你在「轮回」里参加了一个宴会甚麽的,然後你要吃芒果,那吃完之 後,你的口红都没有了。这时你就需要一个小镜子。就像这样,因此「上师」一 直要在那边。这个可以提醒你,让你知道。我们所谓的「上师」,同时也是指你 内在和秘密的「上师」。这三个都是同样的重要。 「上师」和「弟子」间的问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几乎就像你和某人 恋爱一样。当你期望太高,或希望太多的时候,这个关系通常没有办法维持。你 们一定都知道这个,对不对?就像经常所讲的一样,当你有问题的时候,你就希 望你的「上师」有许许多多的神通来解决他们。总是期望,当「上师」把手放在 你头上的时候,你的问题就去掉一半。

但若是你今晚为「上师」举行一个宴会,你就会希望这个「上师」和凡夫一 样,从大门走进来而不是由窗户飞进来。所以如果我们以情绪上的观点来观察或 看待一个「上师」,那「上师」和「弟子」间的关系是无法维系下去的。

就一般来说,「上师」是要破除你的『自我』。但在现代如果真有一个「上 师」要干这种事的话,他肯定会搞到衣食无继的。在现代反而是那种把你的『自 我』搞得肥肥胖胖的那种「上师」,是我们认为最好或最成功的「上师」。

如果你回头看一下我们的「传承上师」,像帝诺巴,那洛巴,他们之间,老 师从未给弟子一些所谓的特权或特许的东西。在座的大多数是竹巴噶举的修行者, 如果今晚,那诺巴若真要从门口走进来的话,我甚至怀疑,各位是否会允许他走 进来。这老兄看起来不怎麽庄严,吃活鱼过日子。衣服破烂看起来怪怪。你若请 他去吃午饭,他也许坐在桌子上也不一定。总而言之,他不会是你想要的那种「 上师」。然後我们说「本尊」;「上师」的「传承」。「上师的传承」非常重要, 就像一座楼梯,你一直往上爬。爬到最上面,碰到的是你自己。若这条楼梯断掉 的话,你就没办法爬上去了。

金刚乘的专有名词

(一)「本尊」、「空行」、「灌顶」、「修仪轨」的真正意义

然後「本尊」,这也是最重要的,如果说你的「上师」修得很好,那当然你 可能就不需要修「本尊」了。但是「本尊」主要是清除我们一切的概念。

然後「空行」,我们说到「空行母」的时候,并不祗是讲女性的这些好的特 质,我们讲的是我们的能量和行为。

然後「灌顶」也很重要,在「灌顶」之中,我们可以说是直接的把我们自己 介绍给「空性」,或我们的「自性」。用的方式是这一切的「灌顶」所依物。用 「手印」、「持咒」等这些方式,直接的把我们自己介绍给「空性」。

受「灌」之後,「修仪轨」也是很重要的。「修仪轨」的主要目的,是希望 我们能够在每天的二十四小时中,保持住「净观」。若我们认为「修仪轨」祗是 为了得到一些特殊的「力量」或「神通」的办法,那是我们以一个非常有限的方 式来看待这个「仪轨」。「修仪轨」是使我们保持或安住在「净观」之中。

(二)「法会」、「会供」、「开光」的真正意义

然後是修的法,修「法会」。再一次我强调,你不应该把这些「法会」当作 驱除你暂时性头疼,或其他问题的一个方法。「法会」是一次一次的增加你的「 净观」。举例说:像「会供」。「会供」不祗是「我们肚子饿了要吃东西」。而 是说用以供养我们内在的「本尊」。然後「火供」,「火供」是我们用以供养外 在的现象,而这些外在的现象,是我们用以观想成「本尊」的。这一切都是要使 你认知「平等」。

「开光」也是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密宗」的「咒语」、「手印」、「三摩 地」(定),可以把任何一个东西转他成另外一个东西。这朵小小的花,在刹那 间可以转他成上乐金刚或时轮金刚的坛城。「加持」这些米、「加持」这些花, 或者说,对这些米或这些花朵「开光」,让它们转化成「本尊的坛城」。是我们 另外一个增加「净观」的方法。

(三)「金刚乘」四种事业中的两种:息与增然後;密宗所谓的四种事业。「息 灾」,用以消除我们的恶业或过失。「增益」,这并不是为了我们自私的目的去 企图得到甚麽。如果是为了自私的目的,那我门在「没有偏颇」的这场战争上, 又输了一阵。所以「增益」实际上是使我们增加在「净观」上的财富。利用修法 或法会来增加我们的净观。

但是这样子的作,这个「自我」仍然非常作怪,非常干扰我们的话,这时「 密宗」的人就修一些「忿怒」的法,例如「降伏」的法,「调伏」的法,「困绑」 的法。这一类的。

(四)口诀

问:为甚麽有些「金刚乘」的上师说「口诀」是秘密,不能公开?

答:因为这些「口诀」也许会被别人误用。也许别人会把它浪费掉,同时一些「 口诀」也是非常的危险。因为很多时候,「金刚乘」的学生把「金刚乘」当 作是一种可以放纵他们情绪的许可。当然这也可能是这些上师们对这些「口 诀」不太清楚。所以当你问他的时候,他会说「喔!这是秘密,不能讲」。 但这也可能是他的慈悲。同时也可能是他的慈悲与方便。

(五)「上师」的辨别

问:我们应该怎样去辨别「上师」?

答:你问要怎样去辨别!这很困难,这几乎就像问我,你应该怎样去选择恋人。 这种时候你就必需要靠你的「直觉」。或你的「业」(行为),在这种情况 下,你的「业」是让逻辑的推理去发生一段时间的作用。不要让某种突发的 情绪冲动即刻占有你。因为身为一个人类,我们很容易被这种突发的情绪冲 动所驱使。或让我们感觉到应该怎麽样。如果我们立刻让自己跟着所谓的「 直觉」跑,那就好像你跟很多不同的人约会一样,到後来你发现你一个人也 没抓到。不但没抓到,可能还有很多妒忌的状况,很多困惑的情形会发生。

(六)「咒语」与「神通」

问: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咒语」?

答:对待它们最好的方法就是念诵它。嗯!我们除了念它之外还能作甚麽?还可 以把它当作一个非常宝贵的东西,保存着。

问:很多人认为念诵「咒语」可以得到「神通」,是或不是?

答:关於这一点,我认为身为一个佛教徒,或已经作了这一阵佛教徒了。现在我 们应该搞清楚,佛教徒所说的「力量」或「神通」到底是甚麽?佛弟子们所 真正应该得到的「神通」或「力量」,是那一种「神通」或「力量」呢?在 天上飞行?能知道别人心里想甚麽?预知股市涨跌?或变得富裕?不是的! 这些!就是这些!使我们系缚於「轮回」。这些绝对不是佛弟子所应该追寻 的力量。有一个近代的西藏学者,名叫根顿.却柏尔。他说「佛真正的神通 是佛真正的,看到了、见到了并且就安住在实相当中」。我觉得;根顿.却 柏尔是以一种非常具有评断性的语言来赞美佛。因为,你要知道;真正看到 事情的「实相」,是这麽的有力,在一瞬间旋转了九十六亿个银河。你仔细 看一下,在我们平常的日子里也这样。我们先不要讲佛教。讲我们的日常生 活。举例来说,你是一个非常有权力的政治家。或者你是一个有十亿家财的 商人。或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人。但是,你竟然不知道你床底下有颗滴答 滴答的***,那你就甚麽都不算了。对不对?因为随时你都会被炸成一 片片的。而你茫茫然是吧!反过来说!任何一个最卑微的人,如果确实的听 到那滴答声,像听到自己的心跳这麽确实的话,那他绝对能逃开,能活得下 去,对吧!至於说到算命或卜卦吧!我不知道为甚麽大家要找西藏喇嘛,我 每次来都找台湾的相士卜卦,算命,结果比我自己卜的还要准(全场爆笑)。 所以我们真正应该觉得自豪的是「我们能够看到万物究竟的实相」。这是这 样。

问:我们是否可以透过「持咒」来看到「实相」?

答:当然!「持咒」当然也可以看到「实相」。但这要看你如何的去持它,以及 是谁教你,这一类的。

(七)小乘、大乘、金刚乘(密乘)

问:情欲是否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使我们见不到「实相」?如果是的话,「金刚 乘」有甚麽办法?

答:它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使我们见不到「实相」。但,「金刚乘」有一个 办法;就是去修「小乘」。你要知道,小乘是「金刚乘」的一部份。这点! 各位要非常非常清楚的知道,它们绝非如此。绝非一个是马铃薯,一个是橘 子,一个是苹果。不是这样子的。我觉得「金刚乘」最基础的教授,就是「 小乘」。因为你问这个问题,所以我想知道你是否可以接受我的请求去作一 件事。你是否可以去做一件T恤。然後上面印上中文「请不要忘记小乘」。 你去做两件,一件送给我。(全场爆笑)

问:「持咒」是否在「修定」?

答:「持咒」可以是「修定」的一个办法,但「持咒」也可以是一种最持续的干 扰。

问:请问仁波切,「金刚乘」和印度教相通和相异的地方?

答:关於这个问题,阿底峡尊者曾经说过。这世界上能谈这个问题的人至多只有 两人,一个是阿底峡尊者本人,一个是弥勒巴,就是玛尔巴的上师。

问:何以说「持咒」是最久的打扰?

答: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认为你是知道的!我的意思是;很多人「持咒」,像是 鹦鹉学舌,骚扰四邻而已。

问:既然仁波切说「密宗」的这些象徵性的东西,都是与「空性」、「佛性」有 关,那我要如何把它们和「空性」、「佛性」连在一起呢?

答:要了解这些,需要适当的环境、教材、和适当的老师。解决一个问题,老师 可以教给你各式各样不同的方法。但是!同样的!你如何去吸收如何去运用 这些方法,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对於这一点,我建议大家除了努力在学理 上作了解之外,多去听教授,多提问题也是很重要的。

问:如何能了解一切外相都是「本尊」?一切声音都是「咒音」?

答:你了解的方法,就是要确知,它们就是那个样子。请不要忘记「果地的修行」。 譬如说;你怎麽知道我的翻译是「吉米」?就算我告诉你:他是「吉米」。 那你怎麽把「吉米」和他连在一起呢?为甚麽你不怀疑这一点?为甚麽你不 问我「他何以是吉米」呢?主要原因是;你接受「他就是」。

问:何以我们不能接受外相就是「本尊」?

答:我们现在之所以不能接受,是因为我们以前这些负面的影响,习惯太过深入。 我们的习惯不但不能接受这一切的外相都是「本尊」。我们甚至不能接受别 的众生或别的人和我们是平等的。这就是为甚麽有很多人愿意花上一两万元 去喝一点点东西,或花很多的钱去卡拉OK荒腔走板的唱一段。比较於像柬 埔寨这地方,平均每人每年收入四十三美元而已。虽然有这麽大的差异,可 是我们对於自己这样富饶的生活,却不能由衷的欣赏它!感谢它。

问:如果以「小乘」的身体,「大乘」的心来修持,仁波切可以接受吗?

答:如果容我略作调整,「小乘为身,大乘为语,密乘为意」,这样我就可以接 受了。这个好问题,最好再穿上印度教的衣服!好吧!

(八)转化与适应

问:以前的社会很单纯,现代的社会很复杂。我们要怎样把「心」变得像以前这 样单纯?

答:我不想把「心」变得单纯,我们为甚麽回去过石器时代的生活。在现代这种 情况,我们能作的已经不多了。我的意思是;若我们设计一个像公司这样外 在的东西,而想去达到这个目的,是不可能的。寂天菩萨曾说:你如果要把 整个大地用皮革铺起来,使它柔软是不可能。你没有这麽多的皮革。所以! 用它作一双鞋子穿在你脚上。因此在这种情况,祗要改变你的「心」。改变 你的「心」之後,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完美的世界。我再一次重复,把这放在 日常生活里来看。譬如说,你们家一直有很多困扰,你不要尝试去改变家人。 你改变你自己,改变之後,别的事就都好办了。

问:仁波切说;「轮回」就是痛苦,痛苦就是没有安全感,我们要如何得到安全 感?

答:得到安全感的方法,就是你不要想去得到安全感。因为根本没有一种叫作安 全感的东西。

问:「执着」是修行上很大的障碍,要怎样去除对人、事、物的执着?

答:这是一个大问题,有很多解决的方法,但是!这个问题要去请问你自己的上 师。

(九)「坛城」与「菩萨戒」

问:请仁波切解释一下「坛城」的意思。

答:「坛城」的意思就是「中间」,早期的翻译,有人翻作「中围」。「坛城」 实际的意思就是「中观」。或者我们说是「中道」,也就是不落在那四种偏 颇的任何一种。在绘制坛城的时候,虽然也画了角堕落边等。但事实上在「 观想」时,不应该「观想」它有边。

问:当生命受到威胁时,如何保持「净观」?

答:这个问题是,当你觉得生命受到威胁时,那就代表你已经失去「净观」了。

问:甚麽是「菩萨戒」?

答:那就是你发誓使一切众生得到解脱,这也是最大的「戒」了。

(十)「修持」上应有的一些正确观念

问:「上师」是否是弟子唯一修「净观」的对象?

答:绝对不是的,我们修「净观」的对象,不仅是对一切的众生,而且是对一切 的东西都修「净观」,但对我们而言,「上师」比一个纸巾盒更易於修「净 观」罢了。因为以我们一个人类的心灵而言,我们绝对不会认为一个纸巾盒 子可以使我们得到「成就」(成佛)。我们的心灵认为「上师」可以使我们 得到成就。

问:仁波切你经常作「开示」,很少给「灌顶」的原因是甚麽?

答:并不是我随便说说,许多仁波切以及他们给的「灌顶」,都是珍贵难得的。 真的,许多传「灌顶」的「上师」是真正的珍贵难得。我很少给「灌顶」, 修法会,或替人占卜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我要让大家知道,「金刚乘」 不祗是这些。学理上的了解也是「密乘」里极重要的部份。我希望别人了解 这一点。不过这也很难。因为对学理有兴趣的人不多。另一方面,我觉得, 安排「法会」的人偏重於安排仪式性的「法会」,以便吸引会众,也是一个 原因。

问:我们是否能摆脱藏传佛教外在的形式,而直接得到它的精要?

答:当然是有办法。但首先你要好好的多学一些。大家要知道,「金刚乘」有很 多外相的内在意义,是我们必需要学习的。

问:如果受「灌顶」,回来没有「修」,怎麽办?

答:严格的来说,这不可以。因为「灌顶」的时候,「灌顶」上师通常都会跟你 讲,你要记得怎样怎样。而你也承诺,我们记得这样这样。一般来说;若你 没有「修」,就是破了这个誓言。但是另外一点就是说,你修一个「仪轨」, 可以替代别的「仪轨」。

问:如何和「传承上师」有最大的相应?

答:修「上师相应法」是最好的办法。

问:如何「从出离中出离」?

答:就是你要安住在没有偏颇或没有喜好或厌恶的状况。

问:该要怎样去作或怎样修行,才能离开一切的痛苦,或抛下沉重的负担?

答: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它,以一颗坦然而不偏颇的心,去接受它。

问:如何对「上师」有正确的概念,而不盲目的崇拜?

答:要作到这样,你最正确的方法,就是你要以「上师」为「道」。例如今天「 法会」完了,你坐计程车回家,那司机带你东绕西绕的,你就观想他是你的 「上师」,这样也正好可以试一下你的「执着」是多少,或是你的忍耐有多 大,但是要小心,这样可以不太经济就是了。

(以上是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在一九九四年讲於台北竹巴噶举中心。台湾悉达 多本愿佛学会提供稿件,谨此致谢!)


   
 

钦哲基金会 | 悉达多本愿会 | 正见网站 | 正法源学佛会

主办单位:四川德格宗萨寺寺院管理委员会
Copyright © DZONGSAR MONASTERY Maisu Dege Sichuan China
E-mail: degezongsa@163.com